阜阳师范学院--皖北文化研究中心--中心简报第6期

2018-10-26 00:00:00

6

安徽省教育厅专家考察

“皖北文化研究中心”意见反馈会

 

2003年1月12日上午8:00,“皖北文化研究中心”省厅现场考察专家意见反馈会在我院行政三楼会议室隆重举行。院党委胡昭林书记、院长张登岐教授及党委全体领导成员,学院院办、科研处、教务处、人事处、财务处、宣传部等相关职能部门及文科系所负责人,“皖北文化研究中心”负责人及办公室成员,各研究方向带头人及专、兼职学术骨干共40余人参加了会议。

会议由专家组组长、省教育厅社政处刘新跃处长主持。刘处长首先代表专家组对我院的申报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。在认真的现场考察基础上,通过评议、打分,专家们一致认为,“皖北文化研究中心”符合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各方面条件,并宣布现场考察通过。

专家们总结了“皖北文化研究中心”五个方面的优势与特点:

1、院党政对“中心”建设高度重视,认识高,立意高,态度积极,支持有力;院系各职能部门、全体科研人员对中心建立的意义有深刻的认识,体现了高度的团结意识和敬业精神。

2、“中心”紧扣区域文化,具有非常明显的地方特色。

3、“中心”学术梯队搭配合理,具有很强的科研力量。

4、“中心”与阜阳、亳州两市政府积极互动、横向联合,对“中心”的建设与良性发展给予了有力的保证。

5、“中心”研究内容比较充实,待开发领域广阔,可挖掘潜力巨大。

专家们除了对“皖北文化研究中心”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充分的肯定外,还指出了基地建设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五条整改建议:

1、三个主要研究方向的设置与“皖北文化研究中心”基地名称不太相符,内涵过大,应对三个研究方向的名称给予必要的调整:将“中国古代文学与颍淮文化研究”方向名称改为“颍淮文化研究”,将“汉语言文字学与阜宿方言研究”方向名称改为“阜宿方言研究”,将“中国经济思想史与‘三子’经济管理思想研究”方向名称改为“管子经济思想研究”,并合并主要研究方向的内涵,以有利于集中优势与特色开展研究。

2、从物质条件的角度来讲,申报基地的面积、前期投入、物资的协调,还不十分明确。应适应基地研究的需要,采取有力措施,切实改善基地的研究环境。

3、基地负责人的专职问题还没有明确,学校应强化基地负责人专职化的意识。

4、从中心前期研究成果看,对外交流仅局限于皖北,需加强与国际、国内相关学术领域的联系、协作和交流,建成一个开放式的基地。

5、需进一步加强资料建设,提高专业资料的搜集和文献的检索能力。

在听取专家意见反馈后,院党委胡昭林书记、张登岐院长代表院党政、“中心”及各职能部门向专家们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,并表示虚心接受专家整改意见,认真领会,进一步加大整改力度,增加投入,扩大对外交流合作,学院有决心,有能力,一定能够建设好“皖北文化研究中心”。

我院将于1月20日前向省教育厅提交中心建设整改报告。